CDQI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丨第二期学术培训课程,专题精讲,精彩纷呈!
发布于: 2020-08-22
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现全国心血管疾病临床核心诊疗水平均质化,多维度提升医生临床实践及科研能力,缩小心血管疾病临床实践和指南差距,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建设特推出房颤中心学术培训课程,以线上形式与您共飨精彩学术盛宴。
2020年8月19日19点,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建设圆满举办了房颤中心第二期学术培训,本期课程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兼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组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袁祖贻教授担任会议主席。
Part A
首先,马长生教授围绕房颤管理进展与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建设,从抗凝治疗、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抗凝治疗方面,英国数据库显示,NOAC应用扭转了房颤卒中增加趋势,阿司匹林利用率显著减少;GWTG-AFIB队列研究显示房颤抗凝治疗率大幅度增加;柏林房颤注册研究显示房颤合并卒中抗凝治疗率明显增加。但是,我国房颤合并卒中抗凝应用率极低。
房颤导管消融术后能否停用抗凝药一直存在争议,2019年AHA/ACC/HRS房颤指南不推荐单纯以避免抗凝治疗为目的的导管消融以维持窦性心律(Ⅲ C),2016年ESC房颤指南推荐卒中高危者,明确消融成功后仍应继续抗凝治疗(Ⅱa C)。
导管消融方面,CABANA研究显示房颤导管消融并未改善预后,由于该RCT AAD组27.5%交叉至RFCA,RFCA组9.2%未消融,因此需要更大规模RCT才能检出改善预后获益;CASTLE-AF研究表明,导管消融显著改善心衰合并房颤预后,但该研究纳入患者高度筛选不具有代表性。18项RCT的荟萃分析显示,导管消融改善房颤预后。
房颤综合管理方面,2020年AHA科学声明房颤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调控(图1);建立房颤专科门诊可提高医疗实践质量,降低全因死亡;澳大利亚多中心RCT研究表明,戒酒可显著降低房颤复发风险;Hunt3研究表明,≥150min的中等强度/≥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可降低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SPRINT研究显示,高血压强化降压可减少新发房颤风险。
马长生教授提到,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是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首批建设的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
房颤中心将秉持公益、学术、高效、创新、务实、共赢的理念,依据国际和国内最新指南,通过多维度指标的管理,对全国各层级医疗机构的房颤中心诊治能力进行评估,指导房颤中心对房颤患者及时、规范治疗,在提高整体诊治能力的同时实现医疗过程科学规范,应用医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医疗机构房颤诊治过程中关键医疗数据的实行自动化采集和实时性评估,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同时,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也将充分整合各区域内医疗资源,以地区内卓越中心测试辐射各级示范中心及建设中心,通过展开线上、线下教学培训及中心科研协作,实现房颤疾病诊疗及科研能力的多维度提升。
随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吴林教授分享了房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策略。吴林教授提到,针对房颤患者,应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诱发因素和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卒中风险和抗凝治疗、心率控制和节律控制五个方面进行评估。
吴林教授重点阐释了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的治疗目标、适用人群、治疗药物选择等,认为两种治疗策略虽无优劣之分,但鉴于节律控制能显著改善房颤患者预后和存活率,建议尽可能尝试节律控制以从根本上治疗房颤。
吴林教授进一步介绍了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决奈达隆在长期窦律维持上的优势,指出决奈达隆不仅有效治疗阵发性房颤,还可降低房颤复发风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蒋晨阳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邱春光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许静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殷跃辉教授一同围绕房颤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展开精彩讨论。
讨论
问题1:目前提倡的房颤综合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在房颤综合管理模式下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
问题2:临床实践中,导管消融术人群选择及围术期抗心律失常药物选择?
用微信扫描下端的二维码直接观看专家精彩讨论。
马长生教授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2.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心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主任
3.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主任
4.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 会名誉会长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候任主任委员
6.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分会 主任委员
袁祖贻教授
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兼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组长
3.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指南与共识工作组组长
4.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
5.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副主席/陕西省胸痛中心联盟主席
6.陕西省心血管专科医师联盟主席
吴林教授
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2.中国心电学会遗传心律失常心电图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3.中国心脏联盟晕厥学会常委
4.美国心脏病学院Fellow、美国心脏协会和心脏节律协会会员
5.Nature Review Cardiology亚太中文版、Heart Asia、Experimental Physiology副主编
蒋晨阳教授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房颤中心主任
2.医促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常委
3.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常委
4.中国中青年心电生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5.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委
6.浙江省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
7.浙江省卒中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
邱春光教授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三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2.国家卫计委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冠脉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
3.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会常委
4.河南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主任委员
5.河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6.美国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ACC)
7.美国心律学会会员(FHRS)
许静教授
1.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心律失常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
2.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常务委员
3.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心电生理女医生联盟副主任委员
4.天津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
5.天津市心律学会副主任委员
6.天津市心血管病学会常务委员
7.欧洲心律学会会员、北美心律学会会员
殷跃辉教授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2.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专委会常委
3.中国医师学会心律学分会委员
4.重庆市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专委会主任委员
5.重庆市心律失常介入诊疗质控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