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QI ——房颤中心培训第一期学术会议圆满召开
发布于: 2020-04-26
2020年4月26日,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成功举办了首场线上CDQI 房颤中心培训会议,取得了较好反响,累积参会人次达12000余次!
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律失常学组组长、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书林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马长生教授对与会专家和广大医生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希望努力建设CDQI 工程,以全国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中心和心脏康复中心的能力评估与提升为抓手,注重实现基于真实数据的持续改进和能力提升,提高患者满意度,实现科学医疗控费,开展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临床研究,引领我国心血管疾病学科健康发展。
随后,北部战区总医院王祖禄教授讲解了房颤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策略。王祖禄教授重点阐释了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的治疗目标、适用人群、治疗药物选择等,认为两种治疗策略虽无优劣之分,但鉴于节律控制能显著改善房颤患者预后和存活率,建议尽可能尝试节律控制以从根本上治疗房颤。
王祖禄教授之后进一步介绍了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决奈达隆在长期窦律维持上的优势,指出决奈达隆不仅可有效降低房颤复发风险,还能减少心血管住院和死亡事件。
除了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抗凝治疗也是房颤患者的重要治疗策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付华教授分享了房颤抗凝治疗的进展与实践。付华教授指出,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能够有效预防房颤卒中且安全性良好,高龄房颤、房颤合并脑出血史等患者使用NOAC获益更大。
比较了合并房颤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双联或三联抗栓治疗的证据,付华教授指出,NOAC双联抗栓方案的有效性不亚于维生素K抑制剂(VKA)三联抗栓,且安全性优于VKA三联方案。此外,付华教授认为,卒中高危患者导管消融术后不应停用抗凝药物。
在专题讲解之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少稳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钟敬泉教授、中南湘雅二医院刘启明教授等多位专家就房颤治疗热点话题展开了热烈探讨。
最后,吴书林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感谢各位专家分享并讨论了房颤治疗策略、指南及循证证据进展等热点话题。目前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物的上市,为患者带来了用药新选择,让我国更多患者获益。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攻坚阶段,CDQI 将携手各方力量致力于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为心血管领域发展、学科进步不断贡献力量,助力健康中国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