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临床,赋能青年:丁香园xCDQI优秀病例分享会,共议房颤与疑难病例诊疗策略

发布于: 2025-10-16

2025年9月18日至21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心血管年会、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介入心脏病学大会、2025长安心血管病学大会(CSC 2025)在西安盛大召开,大会汇聚了国内外万余名心血管领域的专家学者、临床医生与研究人才,共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前沿临床技术,擘画中国心血管事业发展的新蓝图。

在本次大会期间,CDQI与丁香园联合举办了“优秀病例分享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医生带来了多例心血管领域的典型与疑难病例,各位专家教授共同讨论、点评,助力青年医生的成长。病例分享会共设6个专场,涵盖了房颤、心衰、心血管代谢等领域,共呈现18 个精彩病例,内容丰富、亮点纷呈。

9月19日下午的房颤专场中,参与点评的专家有: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的张劲林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桑才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蒋晨阳教授作为点评嘉宾;疑难病例专场中,参与点评的专家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孙艺红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冯沅教授、宁波市第一医院的崔韩斌教授。



房颤专场中,与会医生带来了3个精彩病例。来自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的潘永康医生分享了非典型的房扑射频消融病例。张劲林教授、桑才华教授和蒋晨阳教授提出,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是否进行肺静脉隔离和二尖瓣峡部消融,并强调在高密度标测时代,拖带测试或许并非必需。


来自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的李欣然医生同样分享了一例非典型房扑射频消融病例。三位教授就导管消融手术的适应症、风险以及改进方法,及对于手术中技术细节的看法,包括心电图的解读、消融线的完整性、以及手术中可能遇到的并发症展开讨论。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罗端医生分享了一例右房相关持续性房颤消融病例。三位教授在点评中强调了手术操作的精准性,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对于患者个体差异和潜在风险的考虑。同时,也提到了关于射频消融和脉冲消融的优劣,并就不同情形下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进行了讨论。最后还讨论了如何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


疑难病例专场中,与会医生带来3个精彩病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张辰医生分享了一例恶性心包积液的诊治。孙艺红教授、冯沅教授和崔韩斌教授探讨了针对心包积液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的难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黄丹丹医生汇报了一例心肌肥厚并广泛钙化病例。针对这一罕见病例,三位教授就病因、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学甫医生则分享了3例肥厚表型心肌病的诊疗实践。本次特别讨论了基因检测对确诊疾病的优势与局限性。心脏代谢疾病等代谢问题难以通过表象确诊,鉴别时不能仅看表面现象,需深入分析。孙教授指出,有些疾病仅表现为心肌问题,但可能与全身状况相关。


会议的最后,孙艺红教授总结指出,优秀病例分享会对于年轻医生的临床能力提升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疑难病例的集中研究,不仅能锻炼临床思维,也能促进学术交流与经验积累。她鼓励青年医生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善于总结反思,从而不断提升诊疗水平。